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侯翔宇 通讯员穗文明
文明新风拂羊城,珠水悠悠气象新。乡村振兴,塑形为标,铸魂为本。近年来,广州围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推动全国移风易俗试点验收工作为契机,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色如何?让我们通过三个“小切口”,看广州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实际成效。
▶切口一:
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少了
正确的婚恋观念成为遵循
在风光秀美的从化爱琴湖畔,一场田园集体婚礼洋溢着甜蜜气氛,42对新人携手迈入婚姻的殿堂,携手种下从化首期幸福同心林;在湾区中心的南沙东涌水乡,伴随着悠扬的咸水歌和锣鼓送福,新人乘船经过安康桥、厚德桥、同心桥,抵达亲水平台,感受“百年修得同船渡”的美好寓意;在古色古韵的泮塘古村落内,新人们走进婚俗文化馆,了解婚俗故事、礼仪以及婚姻文化传承,在婚姻家庭辅导室接受专业社工提供的新婚辅导服务……一个个镜头,折射出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婚俗气象之新,凸显过去三年的婚俗改革成效之实。
自2021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广州持续推进婚俗改革向纵深发展,强化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成广州从化婚俗文化馆、广州婚姻文化研究院等阵地,建设“花城有囍”结婚登记户外颁证点26个、“花城有爱”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驿站14个,集体婚礼、颁证仪式、婚姻家庭咨询、纠纷调解等累计服务约6万人次。
通过树立正面模范,正确的婚恋观念成为“有准可依、有标可循”的具体追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市各区把革命夫妻和道德模范爱情故事图片展、新时代婚恋观讲座等活动开展到群众身边。
推动形成正确婚姻观念的同时,也及时纠治负面问题,广州建立涉农村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切口二:
大操大办少了
绿色丧葬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广州各村镇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推广绿色文明殡葬理念,构建“普惠+特惠”殡葬服务体系,通过村居“红白理事会”等形式,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厚植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风尚。
广州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的通知》和深化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工作指引,制定婚丧活动指引和礼俗规范,将殡葬改革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落实婚丧喜事“两报告一承诺”制度,畅通群众监督途径,违反规定的大操大办行为一经发现,将会受到严肃查处通报。
今年清明前夕,由市民政部门编印的“丧事办理一图知”“惠民政策一图懂”单张、《羊城白事一本通》服务手册、“文明祭扫生态安葬”海报等各类政策宣传手册、海报、单张等被分送到各街镇,全市2800多个村居红白理事会共同行动,成员和志愿者耐心细致地向村民们宣传相关惠民政策以及文明祭祀等要求。
一个数字足以说明理念之变:广州节地生态葬的比例达到了86%,居全国前列。自然的节地生态安葬成为越来越多民众的选择。广州大力推广以骨灰寄存为主,骨灰撒海、花坛葬、草坪葬为辅,“不立碑、不建坟”的新型安葬方式,建成“1+N”的绿色生态安葬服务体系。在过去一年,广州共组织骨灰撒海活动10批次,撒海骨灰3064具,参与群众5259人。
▶切口三:
志愿者多了
乡村治理井然有序
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如何以量化的形式体现乡村治理成效?在广州村居已遍地开花的“文明积分超市”无疑是有益的实践。参与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就能攒积分兑换奖励的思路,让助人者受益,让爱心和热情更加“可持续”。
几年前,番禺区北亭村推出数字乡村平台“爱番禺·爱北亭”积分管理小程序,重点围绕村规民约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社会综治等几大类别建立积分体系,把积分制管理融入乡村治理多个环节中,2000多户农村家庭参与到乡村自治,为家园作贡献。如今,街巷的垃圾少了,村居干净整洁了;邻里矛盾少了,互助互爱多了;看热闹的少了,志愿者多了……
强化价值引领,输送“精神食粮”。广州用好全市315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承非遗文化、推广文明理念,开展理论宣讲,推动15个广州市青马基地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为乡村输送了优质的“精神食粮”。
宣讲是推动理论触及基层群众的重要抓手。广州打造“增心讲”“埔公英”“好人说”等一批基层宣讲品牌,以文艺表演、知识问答、游园互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乡村基层一线理论政策宣讲,传播文明风尚。
挖掘评选“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先进模范,树立身边典型,推进移风易俗理念进入千家万户。今年上半年,广州推荐选树的“广州好人”55人中,有22人来自农村,广大农村地区涌现了一批看得见、学得来的身边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