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殡葬改革 推进集中守灵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30 22:19

江苏省南通市民政局



  近年来,火化南通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殡葬改革工作,紧紧抓住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利机遇,将丧葬习俗改革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大力宣传推行集中守灵的重要意义,出台政策制度科学引导,不断提高集中守灵比率,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全市集中守灵数由2010年的662个增加到2016年的8792个,6年增加了13倍。其中主城区集中守灵比率由2010年的13.7%提高到2016年的60%以上,下辖海门市集中守灵实现县、镇、村三级覆盖。2011年南通市被民政部授予首批“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12年所辖海门市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14年所辖崇川区东华塔陵园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墓园”;2016年南通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被民政部表彰为“殡葬工作先进单位”。

  一、完善体制机制,引导群众集中守灵

  一方面,在组织领导上,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了“三个列入”,即:将集中守灵工作列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列入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具体推进,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集中守灵的良好氛围。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由文明办、公安、民政、城管、宗教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一旦发现和群众举报的非集中守灵行为,第一时间内快速赶赴现场进行劝阻和制止。

  另一方面,在政策机制上,2010年南通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关于推进文明办丧实施惠民殡葬的工作意见》,成为江苏首家实施惠民殡葬政策的地区。《意见》明确,对南通市区所有城乡居民在定点机构集中守灵、不在小区扰民的可领取1000元的定额补贴;2013年为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基本殡仪服务,将定点办丧的补贴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1500元;今年下半年,老人去世将再次提高补贴标准。在南通市级出台政策的基础上,近几年各县(市)区也陆续出台了定点办丧补助政策。在完善政策的同时,我市注重“堵疏结合”,针对有些居民在办丧祭祖中占道搭棚、吹拉弹唱等现象,市两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文明办丧祭祖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两少三到位”目标(两少——在居民区办丧祭祖、吹乐敲打等扰民现象明显减少,在居民区等公共场所祭祖烧纸、毁绿现象明显减少;三到位——部门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到位,条块联动工作机制实施到位,考核奖惩到位),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形成了横向、纵向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优化服务平台,吸引群众集中守灵

  一是优化布局。按照条件具备、设施完善、适当集中、方便出行的原则,由市规划、建设、民政、物价等部门联合审批,在市区率先建立了13个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基本满足市区群众集中守灵的需求。各县(市)在所辖殡仪馆推行集中守灵的基础上,根据各地殡葬设施布局规划和江苏省殡葬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中心镇建有守灵殡仪服务中心”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行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建设向镇村延伸发展,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典型带动的方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目前全市共建有县级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10个,镇级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22个,村级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6个。

  二是优化环境。针对“在城市小区内开展祭奠、民间佛事艺人吹奏、家属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导致噪声影响居民的正常作息,影响小区人居环境”等不文明办丧行为,我市多措并举,着力提高集中文明守灵率。重点通过在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设置告别厅、丧户休息室、换洗整容间、公共餐厅、公共卫生间、焚化场和停车场地等服务设施,以及提供音响及声光电技术的电子屏等先进设备,为守灵、追悼会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务,提升定点办丧吸引力。

  三是优化服务。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洗澡、穿衣、理发、化妆、特殊整容、司仪等专业技师,提供遗体接送、冰棺出租、灵堂布置、悼念告别、餐饮司仪等“一条龙”服务,制定基本殡仪服务优惠套餐,对集中守灵的群众,除享受基本惠民殡葬政策之外,在物价部门核价价格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额度的其他优惠减免,并免除守灵期间场租费和水电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公开透明”的原则,加强制度建设,服务项目尊重丧户意愿实行自主选择,服务收费坚持做到“六公开”,主动接受价格部门和社会监督。

  三、强化部门联动,促进群众集中守灵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清明、冬至等重要节日,采取组织宣讲、会议传达、街道社区公示、社区干部上门、党团员包片、发动中小学生参与等手段,深入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宣传集中守灵重要意义,宣传政府优惠政策,传播文明殡葬理念,让广大群众清楚地认识到集中守灵群众是受益者,让群众主动转变观念,使集中守灵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是强化依法整治。民族宗教部门负责查处假冒宗教教职人员从事非法宗教活动、利用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公安部门负责对在居民小区操办殡仪活动,噪音扰民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接到警情后,及时出警,对小区办丧活动进行耐心劝说,劝说制止无效的,依法取证并查处。文化部门负责加强对民间乐队、艺人的管理教育,禁止其参与违规殡仪活动。民政部门负责进一步完善惠民殡葬、文明办丧政策,及时办理发放定点办丧补贴,加强对殡仪服务站点的管理,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各部门密切配合,有效地遏制了小区办丧现象。实行关口前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宗教、文化、民政、城管等部门加强对僧人、民间艺人、殡葬礼仪等从业人员的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让他们自觉按照政府的相关规定,到指定站点开展殡葬服务。

  三是完善基层队伍。社区、物业公司是一线情况首先获得者,他们是制止小区办丧的首问负责者、第一行动人。各社区干部、物业管理人员发现情况主动上门劝止,并及时向街道报告。区、街道联动劝阻队及时跟进,整体联动,加强劝阻和引导。乡镇(街道)在建立文明办丧联络员、信息员队伍的基础上,做到向各村(社区)延伸,通过各种途径,第一时间内掌握信息。加强定点殡仪服务机构的管理,组织殡仪馆的专业人员进乡镇(街道)、村(居)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指导守灵厅布置等工作,加强镇村从业人员对遗体洗浴、穿衣、化妆等技术培训,提升镇村守灵殡仪服务中心从业人员的专技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