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项殡葬惠民措施强化移风易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31 12:43

本报讯(记者蒋若静)昨日,殡葬服务北京市东郊殡仪馆举行2024年清明公众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为主题,用“情景剧”方式全面展示了该殡仪馆日常规范管理和服务标准,以及“亲情陪伴、服务无限”的人文情怀。属地社区群众、社会工作者、行风监督员等1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据介绍,今年清明节期间,东郊殡仪馆继续聚焦惠民便民,集中推出了丧葬商品优惠10%等40项便民惠民措施。

昨日下午,在生命文化情景剧《勋章》展示中,东郊殡仪馆2024年清明公众开放日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活动中,东郊殡仪馆工作人员通过情景剧演绎,串起了馆内各类专业服务,以共情、陪伴、策划、整容、火化、抚慰等殡仪专业模式,帮助“一位92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完成“体内弹壳的保留和面容修复”等丧事活动。

据了解,近一年来,东郊殡仪馆发挥国家一级殡仪馆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受到首都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该馆的系列化惠民举措更加务实,下调了18种丧葬商品价格,加强了节地生态殡葬的宣传和服务配套。在今年清明节期间,集中推出了丧葬商品优惠、免费提供丧礼策划、骨灰祭奠室、骨灰寄存格位花篮换新、代祭、心理抚慰等40项便民惠民措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随着理念的变化,该馆的生命文化融入性也在显著增强。东郊殡仪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馆坚持用先进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精心打造东郊特色殡葬文化,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即从“遗体处理者”向“生命文化传承者”转变,强化职业认同、敬业精神;从“专注于逝者”向“专注于生者”转变,强化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为此,东郊殡仪馆创新“阳光洽谈”模式,设立“群众咨询室”,拓展水溶祭祀和入炉火化仪式,推出对外服务智能平台,规范智能收费系统;建立殡社联动机制,将社会工作方法融入殡葬服务,开展专业化的悲伤辅导;精心打造生命文化教育基地,运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研发的生命文化体验馆,让民众沉浸式感受生命起源、殡葬仪式、丧葬礼俗等,以科技赋能推广生命科普和文化教育,帮助公众以更多元、深入的方式接触生命教育,促使人们以更理性、平和的态度面对生命的离去和丧亲之痛,促进殡葬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助力社会心理建设和中华传统优秀殡葬文化的传承。

在人员素质方面,馆内的队伍专业化程度持续提升。积极构建以遗体接运师、遗体整容师、遗体火化师、殡仪服务员、骨灰管理员为主体的“三师两员”队伍建设体系。按照“请进来、走出去、调研学、论坛讲、实践磨”的思路,结合岗位特点,加强学习深造、技能培训、参赛历练,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服务技能。发挥“卫艳茹大师工作室”作用,培树康宁整容美护工作室等其他技能大师工作,丧葬服务持续强化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该馆已有86人取得相关殡葬技能等级证书,2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1人获得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1人被评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

走进东郊殡仪馆,显得十分整洁有序、古朴大方。据介绍,近期,馆内完成了功能区域划分、火化机尾气后处理系统、车间新风系统、告别厅、遗体整容美护区、牌匾路标等优化改造,环境形象发生显著变化。据了解,该馆近几年被评为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市级交通安全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团支部被评为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火化车间荣获北京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人物

遗体接运师贯君

“摆渡人”护航逝者最后一程

正如其名,对待这份工作,贯君始终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是东郊殡仪馆车队的一名遗体接运师,常被人们称为“生命最后一程的摆渡人”,从对接、取棺、搬抬、入箱到驾驶,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从逝者家中或医院到殡仪馆,短短不过数十公里的路程,他总能用一次次专业的服务、一声声温情的慰藉,让逝者顺利走完归途,也让生者得到宽慰。

“正式出车前,我们会提前检查车辆情况,跟家属打电话对接,确认逝者所在位置,叮嘱家属准备好材料。为了防止路上出现意外,我们一般会比家属预定的时间提前抵达。”别看只是一趟接运,工作却很是讲究。虽然“官方职称”是遗体接运师,他总要做许多“帮忙的事”,比如帮助家属给逝者穿衣、帮助搬抬下楼。

之前,有位90多岁的老太太在家里去世,她的儿子和儿媳已经70多岁,儿媳腿脚不便,两个人根本没法帮老太太换寿衣,更别提抬下楼了。见状,贯君二话没说,戴上手套和口罩,为老人穿好衣服,放入尸袋,与逝者的儿子一同将老人“请”到了车上,安全接回馆里。“当时老两口又是鞠躬又是道谢,还想奉上一份心意,但我当时就谢绝了,逝者为大,这是我们的义务。”

这份工作让他见多了生离死别,更要常常安慰家属。在回殡仪馆的路上,贯君会试着跟家属聊天,缓解家属的悲伤情绪。遇上高寿去世的,他会宽慰家属,人都会走这一程,高寿离开,也算是“喜丧”。要是遇上“白发人送黑发人”,有的家属因过度悲痛而情绪失控,他就会找个安全的路段将车子停稳,给家属递上一瓶水,让家属舒缓情绪,也保证行驶安全。“来,喝口水,您先缓缓,咱不着急,等您平复好了,我们再启程,我会陪着您。”不慌不忙,简单的话语,总让人感到暖心。

每一次与家属的对接,他尽量柔声细语,叮嘱好细节;每一次搬抬,他都用最大的敬意,保证逝者的尊严;每一次行驶途中,他时刻保持着警惕,尽量让车慢一些、稳一些;每次遇到颠簸路段,他都会提前减速,确保遗体不受任何打扰……

“每当家属向我鞠躬,我都深深地被触动,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是令人尊敬的。我是一名驾驶员,更是一个生命守护者,守护着逝者的安宁,也守护着生者的悲戚。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我感受过太多生离死别的无力,更见证着生命的强大和不朽。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岗位、守护生命,弘扬职业的尊严和高尚。”贯君说。

火化车间副班长朱文悦

技术专家维护检查机械不含糊

“给他一堆零件,他能给你拼出一台火化机来。”这是同事们对朱文悦的评价。在东郊殡仪馆,有着28年工作经历的朱文悦堪称火化车间的技术专家。常年驻守单位,维护好12台火化机,保证家属尽快顺利取灰。作为火化车间副班长、技术员,这是朱文悦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也诠释着他对这个岗位最朴实的坚守。

来到东郊殡仪馆之前,朱文悦在江西工作了多年,上过几十米的高炉、钻过阴暗潮湿的地沟,练就了一身维修火化机的硬功夫。2009年,凭借自身实力,他正式加入东郊殡仪馆,挑起了火化车间机器维护的“大梁”。

“只要遗体开始火化,要保障家属尽快取灰,中间不能出现任何故障,就算前面的环节服务做得再好,火化设备出现‘小脾气’,家属肯定得着急,我们必须保障逝者走好这最后一程。”每天上岗前,朱文悦都要检查设备状态是否良好、各种参数是否正常,并叮嘱作业员一定按章操作,多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工作中,每隔十分钟他就要认真巡视一遍,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有一次,有个火化炉的滤油器在工作时出现了渗漏现象。因为火化炉运行时处于高温高热状态,柴油燃料本身又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滤油器漏油是常见问题。“当时我在巡视时正好发现了,赶紧停炉,戴上防烫手套和护目镜,将油路管线拆开,仔细检查问题所在,再加紧更换零件、清洗滤网、排出空气、继续点火。”作为熟练工,一整套程序一气呵成,迅速解决了问题,保证火化及时完成。但因为挨着高温的火化炉,他早已汗流浃背,这是他的工作日常。

在火化车间工作并不轻松,里头的温度可以说是“冬冷夏热”:车间必须保持通风,有时冬天里头的温度比外面还冷。夏天就更热了,火化炉本身温度就高,火化结束时炕面的温度可高达七八百摄氏度,顶着高温在炕面边上捡灰,衣服一下子就湿透了。“因为高温总能把眼镜的镀膜烤花了,基本上一个月就得换一次眼镜片。”朱文悦笑着说。

在千锤百炼和不断的学习中,朱文悦的维修技术也在日益精进。在外单位考察,发现了更加耐用的炉膛材料,他便亲自给供应商提建议,让炉膛的使用寿命成倍增加;馆内开展火化炉设备的更新升级,他亲自绘制了火化机改造电路图,不仅实现了同样的目标,还省下一大笔经费;为了让更多同事能够随时应变处理问题,他“手把手”带出了三个徒弟……

一切只是为了服务好逝者和家属。朱文悦说:“家属的每一次感谢、每一分认可,都让我觉得这份职业很高尚,工作很有成就。”

本组文/本报记者蒋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