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南京百年礼仪4000253450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事关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党的创新理论在民政领域的生动体现,是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民政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统筹推进,体现了“为民爱民”的初心使命和“造福人民”的责任担当。
五年来,全省民政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兜底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困难群体有了更多获得感;为老为小服务日益健全,千家万户有了更多幸福感;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彰显,社会力量有了更多参与感;专项社会事务持续优化,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认同感;自身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服务对象有了更多安全感。
“数”说江苏民政这五年
设区市亮点扫描
只争朝夕踏征程
南京:兜底兜牢民生底线
2021年—2023年,南京连续3年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中,名列“困难群众服务保障覆盖率”民政指标全省Ι类城市第一名。
无锡:养老事业持续领跑
养老工作2023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秀试点地区”,“锡心医养”平台以全国第一成绩入选民政部、国家数据局“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
徐州:破题农村养老新模式
以4个“国字号”试点项目为牵引,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探索形成“敬老院转型”“医养结合”“幸福小院”等农村养老改革模式,获民政部肯定,央视新闻两次专题报道。
常州: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
“党建+社会救助”纳入全国试点地区,“彤心常助聚合力1798(一起救吧)暖人心”“数智赋能精准预警 多元联动高效救助”做法分别获2021年、2024年全国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苏州:开辟“银发经济”蓝海赛道
出台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开发银发经济产业图谱、招商引智地图、具体工作指引,挂牌银发经济示范园区、揭牌姑苏银发科技实验室,开展养老服务消费促进活动,打造银发经济“新蓝海”。
南通:探索“链式养老”模式
在全国率先打破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界限,实践探索“链式养老”南通模式,让老年人“不离家、不离亲、不离开熟悉环境”。“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入选2022年全国优秀案例。
连云港:殡葬改革显成效
全省首家出台《公益性公墓定价机制》,灌云县、灌南县全域完成公益性公墓土地流转、政府定价。建成全省首家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市本级、赣榆区、灌云县殡葬改革工作先后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淮安:温暖筑底“惠民生”
在全省率先开展“温情救助”改革试点,探索出简化申请“一表通”、优化流程“一次批”、信息共享“一网传”、健全机制“一次付”的“四个一”模式,得到群众广泛好评。
盐城:抢占银发经济新赛道
全省率先出台养老事业产业联动发展系列政策,打造银发经济产业园,首家举办银发经济项目推介会,“百城联动、旅居康养”。“盐年益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扬州:“好地名”注解“好地方”
地名普查工作获评“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扬州历史地名在新时代复活”系列活动获年度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大运河地名丛书扬州印记》在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赠送给中外嘉宾。
镇江:打造家门口的慈善
现有登记或认定慈善组织25家,较2019年增长66.7%。持续开展“爱在镇江·慈善一日捐”等网络募捐,募捐总量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24年人均募捐金额位列全省第一。
泰州:撑起困境儿童保护伞
探索形成“3+4+N”困境儿童精准排查和保障模式。深入打造“3+4+N‘金钥匙’工程”,构建“中心+基地+关爱之家”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泰州困境儿童分类服务指导手册(试行)》。
宿迁:织密民生保障网
开发宿迁市帮扶救助平台,链接20个部门50项救助资源,推动社会救助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联合联动,实现所有救助事项线上闭环流转,所有救助对象一库管理。
民政领域改革亮点纷呈
率先高规格组建老龄工作领导机构,积极打造“苏适养老”服务体系,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养老护理职称、家庭养老床位开创先河,大城市养老、农村敬老院改革等经验全国推广,养老服务领域两次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构建“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将困境儿童、留守和流动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孤儿养育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深化温情救助改革,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位列全国优秀等次;10项成果入选民政部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数量为全国最多。
全省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总量居全国第一。全面完成行业协会商会和行政部门脱钩改革。
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在历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中,获评“慈善七星城市”“百强慈善城市”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率先建立地名文化遗产评定体系,完成省级界线矢量化,实现已有勘界成果数字化、影像化。
出台《江苏省殡葬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将“逝有所安”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婚姻登记实现“跨省通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8个地区获批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数量为全国最多。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成之惟艰。全省民政系统将牢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民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为使命追求,以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目标方向,以完善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体系为根本动力,以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为重点任务,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把“民生愿景”变为“现实图景”,让老百姓日子更好、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在以“幸福民政”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上不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标题:《牢记嘱托 书写“幸福民政”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