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殡葬管理工作32年。身患恶性疾病,南京丧葬4000253450但仍长期坚持工作。一边与病痛抗争一边忘我工作,用坚守的毅力诠释事业的分量;协调出台绥化市本级《惠民殡葬补贴办法》,调整殡葬服务收费标准、完善殡仪服务流程,构建了“花园式环境、宾馆化服务”的管理体系。她,就是黑龙江省绥化市殡仪馆馆长高环。
“这副担子我来挑”
那是20年前,相对比较封闭的农业市县,社会对从事殡葬工作的人士还有一定的偏见,常有一些微词。特别是女同志投身殡葬管理工作,更是说啥的都有。
1996年年初,当时的绥化市殡葬管理所领导班子调整,急需配一名强有力的副职。一时间,局机关和市殡葬管理所中都没有合适人选。
就在这个时候,局财务室会计、35岁的女干部高环找到局领导:“让我去试试这个岗位吧。”
面对亲人的不理解和友人们的劝阻,高环对亲人和友人说:“市殡葬管理所虽然条件很艰苦,但那是党和人民的一份事业,是社会的一种特殊需要。殡葬工作是个朝阳事业,男同志能干的,女同志也一样能干好。殡葬环境不可怕,只要自己心里有阳光就行”。
说服了亲人和友人,高环顶着世俗偏见和压力,毅然决然地承担起这份平凡而又特殊的工作。
“抓工作就要找准突破口”
高环被任命为绥化市殡葬管理所党支部副书记、副所长后,在分管的工作中,先后遇到三件难事,考量她的胆识和担当能力。
第一件事是: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高环接手后,首先从基础建设入手,从制定方案、谋划创建思路,到思想动员、责任分工,都拿出了创建模式。在推进创建过程中,高环发现一些职工缺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究其原因无外乎3种:一是“麻木症”,对创建文明单位与自己是啥关系不关心。二是“畏难症”,一些人认为,所内的长期历史遗留问题多是“硬骨头”,难以解决。三是“逍遥症”,几个职工认为自己快要退休了,能应付就应付,不愿意规规矩矩上下班了。
面对这些情况,高环组织召开职工大会,讲述单位创建文明单位的意义。一句句有板有眼有楞有角的话,让职工们心里翻起了阵阵波澜。
在所内干部职工精气神抖起来后,高环组织大家按照文明单位创建标准,严察细照深究,查找短板不足,列出问题详单,敢于刀口向内刮骨疗伤。先后解决了所内服务作风不优、规章制度缺失、工作流程打乱仗,少数职工回答丧主询问事情简单“冷暴力”等10多个问题。
在创建文明单位的路途上,绥化市殡葬管理所经过顽强奔跑,市级文明单位的牌子第一次在殡葬管理所大门上熠熠生辉。
第二件事是:殡葬管理所、殡仪服务中心和殡仪馆合并一处办公,15000个骨灰盒整体移位搬迁,不但要做到万无一失,而且必须做到零差错。
高环领着职工首先设计出搬迁线路图,本着先难后易的办法,采取了分块分层分片行动的办法,每一个骨灰盒下架和上架,统一由所内工作人员认证,最后再由丧主签字验收留痕。
在移地搬迁的100多天里,高环每天都要遇到骨灰盒存放挑选位置的情况。无论前来说情的对象是谁,高环就是一句话:“规则已经定了,并且在广播电视报纸上公示了,我不能破这个格。”
第三件事是:2002年前后,社会上非法运送遗体车辆违规接运情况比较严重,市殡葬管理所几次治理,都未见明显效果。
高环接手分管治理这件事后,一手与司法部门协调沟通,集中推动开展打击非法行为。一手抓在各乡镇建立殡葬服务站,规范农村遗体运送车辆,并制定了殡葬管理执法文书,填补了市本级殡葬执法文书缺失的空白。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时间用在绥化所的发展上”
职工们看到,每天上班最早的是高环,每天下班走的最晚的也是高环。遇到家里有紧急事,回去处理完了马上就返回单位。所里就是她的家,所里的大小事情,她都时时挂在心上。
在工作中,高环配合所主要领导推行了五项服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一站式服务。通过调查群众需求,在所里建立和完善了“殡仪服务全程引导、一站式办结”的服务管理模式。规范化服务。她组织制定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实现殡葬行业“三统一”,即:统一职工着装,统一文明用语,统一服务行为。公益性服务。为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经多方沟通协商,推动市政府出台了《绥化市本级惠民补贴办法》,对低保、五保、三无人员和重点优抚对象免除两项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并于2017年实现了扩项和扩面,由免除两项基本服务费用扩展到四项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全部免除,补贴对象范围也由以上四个增加到六个。便民服务。高环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在市区中心位置设置了殡仪馆便民服务站,为群众办理丧葬业务创造了便利条件。全天候服务。在遗体接运、遗体管理和群众祭祀期间,做到了随叫随到、随到随接待,满足了当地殡葬习俗的需求。
就在夜以继日工作的时候,高环突然被告知患上了乳腺癌。面对诊断结果,丈夫哭了,高环也哭了。手术后经放化疗,高环的头发脱落,身体极度虚弱。但她每天逼着自己多吃几口饭,坚持到室外进行锻炼。为了就是尽快恢复,重返岗位。
职工们劝高环每天来单位看看就行了,工作部署完就回家休息。可高环虽然口头答应了,却依旧每天来的最早走的最晚,加班带班没有少过一次。
“外地能做的,我们绥化所不但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
2013年4月,高环被市民政局党委任命为绥化市殡葬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上任伊始,高环马上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就是要以党建为统领,以全面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全力打好绥化市殡仪馆基础建设这一场硬仗。
厚植党的建设基础。这是高环走的第一步棋。高环紧紧跟踪局党委工作节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等活动中,大抓党建工作上位,大抓作风整顿。高环要求全所党员在岗期间,一律佩戴党徽,要做到“四多”即:“多一次观察、多一个笑容、多一句问候、多一份耐心”。
打造崭新的窗口服务形象。这是高环走的第二步棋。围绕不断强化阳光殡葬的管理服务机制,充分保障丧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高环坚持对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管理,实现了殡葬服务项目公开化、价格透明化、经营规范化。服务内容公开透明。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殡葬服务收费标准,实行网络化管理,把物价部门统一监制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和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服务监督全部向社会公开,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电话,接受市民监督。殡仪馆出售的丧葬用品均使用统一商品价签,做到一货一签,价签价目齐全,标价详尽准确,摆放位置醒目。服务形式方便群众。全所24小时开通咨询服务,设置了文明角及各种标识,配备常用药品,为丧属提供临时医疗服务。另外设置指示路牌及安全警示标语,引导群众有序开展祭祀活动。在市中心位置成立了殡仪馆便民服务站,承担骨灰盒寄存费用缴纳、陵园墓穴销售及缴费、惠民补贴业务办理等工作,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用。高环推进落实殡仪馆免费提供撰写悼词、免费主持遗体告别仪式、免费提供祭祀场所,免费提供停车场地等服务。服务氛围温馨亲切。开展礼宾抬尸服务,解决了遗体抬运过程中,逝者家属无人抬运遗体问题。开展纸棺接运服务,解决了遗体抬运无处着手和病菌传播问题。与此同时,高环还在殡仪馆推行了遗体美容服务,在休息场所提供免费无线网络。
打好殡仪馆和公墓基础和环境建设攻坚战,这是高环走的第三步棋。基础和环境建设是硬骨头,资金从哪来,人们拭目以待。高环拿出了“三个一点”的办法:就是向上争取一点,单位自筹一点,工程队暂时先垫付一点的办法,累计筹资3000万元,用以殡仪馆和公墓的提挡升级。
绥化市区群众惊奇的发现,市殡仪馆成了一个超级花园,各项服务比高档宾馆接待还要周到和温馨。从服务设备来看,投入959万元,购置新款遗体运送车辆3台、遗体存放普通冷藏棺20台、高档实木冷藏棺10台、高档双膛拣灰炉4台、环保尾气处理设备9台、骨灰盒高档寄存福位4800多个,增设高档遗体存放间30余间,改建高档骨灰寄存楼850平方米。2016年,又投资近600万元,建设一处集休息大厅和遗体运送为一体的服务场所,解决了群众在室外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起灵操作和无处休息的问题。
高环认为,环境是殡仪馆的脸面,也是一面镜子,能映射出单位的兴衰与发展。高环请来园林设计专业人员,绘制出具有超前意识的示意图。馆院先后建设了两处面积为532平方米的凉亭和休闲长廊,安装和维修院内路灯204盏,庭院绿化面积达26000余平方米,达到了公园化、园林化的标准。为了解决群众在出殡和祭祀期间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又扩建了标准的停车场。
与此同时,高环双管齐下,组织人力对市双龙泉陵园进行了总体规划和科学布局,从碑体的长度、宽度到墓间距、通道宽度、绿化带等,用细化的数字确保了公墓生态特性。
然命运多舛、病魔无情。2016年4月,高环乳腺癌突然再次复发。这次,职工们一致认为高环真的不能再上班了。
但是,高环在做完大手术还未拆线的第八天就办了出院手续,拖着虚弱疲惫的身体又出现在单位。第二次出院后,高环筹资近80万元,建设了殡葬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独立机房,搭建起统一的收费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同时又组织制定了各类服务协议,推行殡葬清单式服务,由消费者自主选择签字确认。
同时,高环通过采取抓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满足群众不同消费水平需求等举措,单位经济收入也由2012年的1290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2700万元,实现连续五年大幅创收的好成绩,创造了历史新高。
“一切荣誉都是大家努力奋斗的结果”
当有人问起高环的成功秘诀时,她说:“干事业要有恒心,对改革发展要有决心,面对困难要有信心,处理问题要有公心和耐心,对群众要有真心,对功名利禄要有淡泊之心。”正是在这崇高信念的支撑下,她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成绩面前不停步、病魔面前不畏惧,拼搏向上,干事创业、创先争优,才使绥化市殡葬管理所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健康发展的辉煌之路。二十年无怨无悔,二十年风雨兼程。如今,高环正以高昂的斗志、满腔的热情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犹如一头在高原驰骋的羚羊,向着更美好的发展前景不懈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