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年前在杭州“留下”有一群平阳后裔 至今保留家乡风俗习惯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3 23:13

“百年故园,岁月回声”故乡情摄影展吸引一批又一批石马社区居民前来观展

鲍小红为石马社区的平阳人后裔讲解照片背后的故事

石马社区的居民观展“寻根”

  温州网讯 大榕树下的挑担阿婆、顺溪镇的黄年糕、鳌江畔的划大龙……本月12日,“百年故园,岁月回声”故乡情摄影展在杭州西湖区留下街道石马社区举办。一张张反映平阳县风土人情的照片,激发了这里一群杭州居民的平阳乡情,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昨天,记者联系在杭平阳籍摄影家鲍小红,她是这次摄影展的发起人。从她口中得知,原来160多年前有一群平阳人从温州迁居杭州,至今他们的后人还会说一口流利的平阳方言,保留着许多平阳人的生活习惯。她的这一发现,源于3年前偶然经过石马社区时看到的长达300米以“寻根平阳”为主题的墙绘。

  300米墙绘牵出——

  这里生活着一群平阳人后裔

  摄影家鲍小红曾经是一名新闻记者。3年前,她偶然经过石马社区的一条路段时,瞬间被长达300米的墙绘吸引住了,因为其中大量篇幅展现的是“平阳风采”,有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南麂岛、南雁荡山、平阳木偶戏等画面。身为平阳人的她,对画面中的这些地方十分熟悉,一眼就认出了。

  “这是杭州的一个社区,墙绘上怎么都是‘平阳风采’?”出于职业习惯和好奇,当天鲍小红与石马社区几位坐在家门口的老人攀谈,这一聊更惊讶了,老人们竟说着一口流利的平阳话。一位老人说自己祖籍是平阳县水头镇,一位老人则说是平阳县凤卧镇的。从他们口中鲍小红得知,石马社区许多居民的祖辈是160多年前清朝咸丰年间迁居到此的,除了石马社区外,留下街道的小和山社区等5个社区也生活着许多160多年前来到此处的平阳人后裔。同时鲍小红获悉,生活在这里的平阳人后裔大多未曾回过平阳,对故乡平阳几乎是一无所知。

  当天回家后,因为这个发现,鲍小红久久不能平静,迫切想探寻石马与平阳之间的渊源。她在网上各种搜索,却没发现什么可用的相关资料,仅仅是在一篇介绍杭州小和山乡风民俗的文章中看到这样的介绍:小和山除了温州平阳方言的保留,这里的居民还沿袭了平阳的一系列生活习俗,尤其是红白喜事风俗跟平阳一模一样。

  这个发现如同一颗种子,在鲍小红心中生根发芽,“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很想为他们办一场故乡摄影展,让他们看一看故乡,了解故乡,更想让两地人‘牵手’。”鲍小红说。

  一拍即合——

  148张照片展现平阳风土人情

  今年,鲍小红把这一想法告诉给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友国。张友国听到鲍小红“想利用展现故乡平阳的摄影作品搭建起石马和平阳文化走亲的桥梁”的想法时,当即表示:“这个点子不错!”随后,在张友国的牵线搭桥下,鲍小红和石马社区党委书记郑书平建立了联系,并得到他的支持。

  确定“摄影展可以办”后,接下来就确定“展什么”这个问题。作为土生土长的平阳人,虽然如今长居杭州,过去几十年,鲍小红积累了不少符合“故乡”这一主题的照片。但是,要办好这样一个摄影展,仅靠她一个人的作品是不够的,于是她找到在杭平阳籍摄影家洪玉畅、王晋、倪宝道,表达了自己办展的初心,结果4人一拍即合。

  为了筹备摄影展,4人组建一个“石马摄影展筹备组”的微信群。“我们线上线下多次讨论,每个人都把自己过去拍摄的有关平阳的作品找出来,再反复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鲍小红透露,在挑选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还是有一些重要地点、场景没能体现出来,他们专程回到平阳,到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凤卧镇凤林村等地进行拍摄。

  为了能够挑出最能代表平阳风土人情故事的照片,4人特地邀请平阳县摄协主席王玉璜、著名摄影家欧阳世忠,从他们4人拍摄的2000多张照片中选出148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本月12日,由杭州市摄影家协会、温州市摄影家协会及平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百年故园,岁月回声”故乡情摄影展,在石马社区开幕。此次摄影展分为《人文景观》《山海平阳》《乡风民俗》《浙南红都——平阳》4个板块,展期6天。连日来,已经吸引一批又一批当地居民前来观展。

  “上个月我还回到过平阳祖地——凤林村。”开幕式现场郑书平说,160多年前,平阳的祖辈来到杭州开垦出6个村,如今成为6个社区,正是现在留下街道附近区域,而石马社区就是其中之一。在此次影展中,他找到凤林村牌坊的照片,让他倍感亲切的同时,也给下一代讲起故乡的故事。

  一段段故事诉说——

  石马平阳两地“血脉相连”

  “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这是许多人将温州话定义为最难懂的方言的原因之一。平阳话作为温州话的一种,其本身也有着很多变化,不同的乡镇说的话各有不同。鲍小红等4位摄影家中,洪玉畅、王晋的平阳话和石马社区平阳人后裔的平阳话最为接近。他俩是平阳腾蛟镇人,说的是闽南话,而160多年前迁徙到杭州留下一带的平阳人,大多来自该县凤卧等乡镇,腾蛟、凤卧相距不远,语言相通。洪玉畅在此次摄影展充当“翻译官”,为一些前来参观的老者讲解照片背后的故事。

  开幕式当天就有一位87岁的老奶奶,让洪玉畅印象尤为深刻。“老人家是下午1时多来的,儿媳妇陪着她过来。”他说,老奶奶说自己10多年前曾回过一次平阳,去过南雁荡山,对于故乡的印象也仅停留在那一次,如今年纪大了,也许没什么机会再回去。这位老奶奶听说有摄影展,就让儿媳妇陪她过来,透过照片再看看故乡。当天,洪玉畅陪着老奶奶等人参观,为他们细细讲解照片。

  “我们在筹备这次摄影展的时候,走访了许多石马社区的平阳人后裔,发现他们许多人都没回过平阳,对故乡的了解只停留在字面,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寻根成功’。”洪玉畅说,比如石马社区70多岁的柯老伯就是在2021年通过查阅老族谱等方式,找到自己在平阳的亲友。柯老伯清楚地记得祖辈们说过,当年从平阳那边迁过来的有四大姓:郑、张、柯、鲁,他们便是其中的柯姓之一,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4代。而这么多年,柯家人除了传承着平阳话外,很多生活习惯等也和如今的平阳人家庭一样。

  另外一位郑老伯,他不清楚祖辈从平阳哪里搬到石马,只记得祖辈说当年是逃难挑着两个箩筐就过来了,而今他们一家人也都说这平阳话,过年过节等生活习俗也都传下来。洪玉畅说,通过这些老人回忆讲述祖辈的故事,可见石马与平阳两地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

  “我们通过镜头记录的不仅是平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鲍小红表示,此次摄影展已成功搭建起凤林村和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石马社区等几个社区的党建联建活动。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160年前在杭州“留下”有一群平阳后裔 至今保留家乡风俗习惯

  记者 陈培培/文 刘国居 余文华 孙加英 姜光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