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图片频道
核心提示:戴福九与彭云,这对共同经历过长征,一起走过70年的老人,曾是全国最老的“红军夫妇”,也曾是全国唯一在世的“红军夫妇”。29日,曾担任毛主席保卫干部的戴福九老人去世,享年93岁。今天,戴福九老人的追悼会举行。
年轻时的戴福九、彭云(资料图片)
今年7月26日,夫妻俩在家看报。
彭婆婆在灵堂看望去世的丈夫。记者 王雄 摄
戴福九与彭云,这对共同经历过长征,一起走过70年的老人,曾是全国最老的“红军夫妇”,也曾是全国唯一在世的“红军夫妇”。12月29日上午10点40分,曾担任毛主席保卫干部的戴福九老人,在重庆市大坪三院去世,享年93岁。
今天上午9点,戴福九老人的追悼会在石桥铺殡仪馆举行。
人生最难忘是同走长征路
戴福九是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成为中共党员,曾是红一方面军一名出色的侦察员。他的妻子彭云今年也已90岁高龄,是四川巴中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曾是红四方面军宣传队干事。
这对共同走过70年婚姻路程的老人,让他们最难忘的不是两人相处的日子,而是共同经历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戴福九的二儿媳妇李文杰告诉记者,长征是他们生命中无法忘记的一段历史,也是一生中最为深刻的记忆。
长征时没有东西吃,他们只能吃野草、皮带,先把皮带放在火上烤,再在水里煮烂,有时放点盐就着吃,还不敢一顿就吃光,省点留着下顿吃。记者了解到,戴福九生前还珍藏有一本笔记,那是他1960年写的《长征回忆录》手稿。
他被歌声打动战友撮合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县会师,一次偶然的相遇,戴福九被彭云的歌声所打动。经过战友的“撮合”,两人在会宁县相识并结婚,当年那张“结婚申请”的纸条,至今仍整整齐齐地珍藏在两位老人的家中。
从1937年2月28日向组织递交“结婚申请”至今,戴福九夫妇已相濡以沫生活了70年,两位老人曾在1989年被授予首届“中国金婚佳侣”称号。李文杰告诉记者,两位老人结婚时没有鲜花、没有仪式,只有一个不足5平方米的破窑洞当新房,而两位老人的结婚相还是组织特批的。
烧饼是记忆深刻的礼物
戴老在世时,夫妻俩被誉为“红军夫妇”,是全国最老且唯一在世的一对。两位老人结婚后,共同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屡立战功。“搬了新家后,满墙的老照片。”李文杰告诉记者,那些照片都是两位老人和战友一起的记忆。
70年来,他们相亲相爱,形影不离。“婚姻中有些磕磕碰碰也难免,但他们还是一起携手走过了70年,爸爸曾说过,他们的婚姻没有年轻人想象中的浪漫,更多的是对对方和这段婚姻的责任。”
李文杰清晰地记得,在戴老病重住院时,她曾问道:“爸爸,结婚这么多年,你给妈妈买过什么东西吗?”听完问话,戴老陷入了沉思。“项链?”李文杰提示。“没有。”“戒指?”“没有。”在两位老人的婚姻生活中,唯一让他们记忆深刻的礼物,就是结婚时一个战友花5毛钱买来当礼物的烧饼。
每隔两天去医院探望
李文杰告诉记者,戴福九老人生前最后一次住院期间,彭老每隔两天就会去医院探望一次,而李文杰每天从医院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向母亲汇报父亲的病情和近况。在戴老过世的那个早上,子女们一直不愿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母亲,担心已90岁高龄的母亲承受不住这个打击。
12月29日上午10点40分,戴老去世了。直到子女们回到家里替父亲拿衣服时,心有感应的彭老才获知了这个消息。90岁的彭老一直表现得很坚强,从没有当着众人的面痛哭。
妻子:晚上就不看了,看了伤心
昨晚8点,记者赶到了老人的家中。刚吃过晚饭的彭老,坚持要到院子里看看,那里设了一个简易的灵堂。没有哀乐,只有几张桌子和几个花圈,一切都如老人一贯的作风,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不愿意打搅其他人。李文杰称:“我们选择在家里设这个灵堂,也只是想爸爸还留在家里,让我们感觉他并没有离开。”
彭老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件旧棉袄,站在大门口一直望着四米外的灵堂。“妈妈,你要不要去看一看嘛?”“算了,白天也看了,晚上就不看了,看了伤心。”说话时,彭老的声音很低沉,像是自言自语,但眼睛一直没有离开灵堂。说完,彭老低下头,转身回到了屋内。
子女:父母饮食起居尽量自己动手
在五个子女的眼中,爸爸妈妈生活一直很简朴,从没有因为私事找过组织帮忙,就连饮食起居也尽量自己动手,“爸爸妈妈都90岁了,小件的衣服他们都自己洗,不准我们动手。”
但对待子女教育上,戴福九一直要求很严格。李文杰告诉记者,两位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长征,他们并没有要求子女一定要参军,但要求子女一定要入党。“现在在我们家除了大嫂,9个人都是军人,连孙子辈都有3个军人。” (易知)
责编:李二庆